Appearance
友邦保险(AIA)
友邦保险,英文名「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AIA)」,香港上市代码「1299.HK」,是在泛亚地区非常知名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
友邦的市值仅次于德国安联、美国安达、法国安盛、瑞士苏黎世这种全球一线的保险公司,高于加拿大宏利、加拿大永明、英国保诚。
并且是友邦是发源于中国,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友邦的前世今生。
AIA创始人 - C.V. Starr
友邦的创始人是美国人Cornelius Vander Starr(C.V. Starr, 史带)。
史带189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1911年史带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开了一家冰淇淋店;后面把冰淇淋店出售后,就开始在旧金山街头,为太平洋海岸意外险公司(Pacific Coast Casualty Company)销售汽车保险。
在销售保险的同时,史带跟随一名当地律师学习法律,在1917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
在当上律师后,史带协助创建了一家名为Shean & Deasy保险经纪公司,后面又出售了。
1918年3月,史带应征入伍,但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底结束了,史带并没有实际被派往战场。一年后,史带就退役了。
随后,史带在太平洋邮轮公司(Pacific Mail Steamship Company)找到了份工作,去了亚洲。
在太平洋邮轮公司任职期间,史带驻扎在日本横滨。仅仅半年后,斯塔尔就厌倦了这份工作,于是他离开了日本,搬到了中国上海,重新搞起来保险业务。
友邦创立
1919年,26岁的史带在上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American Asiatic Underwriters(AAU),中文为「美亚保险」。
1919年的上海,有各种租界。政府允许根据外国法律注册成立公司,所以,AAU本质上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国公司。
AAU一家保险代理公司,主要为美国保险公司,向在上海的外国人,销售各种财险。
AAU实际就是现在美国AIG的前身。
1921年,史带将American Asiatic Underwriters (AAU)改组成了亚洲人寿保险公司(Asia Life Insurance Company),开始向中国人销售人寿保险。
1927年,AAU入驻上海外滩17号(现在的友邦大厦)作为总部。AAU旗下实际包含很多业务,包括财险、人寿保险、投资证券等等。
1931年,史带在上海创建International Assurance Company, Limited (INTASCO),并在香港和新加坡建立分支机构,随后又拓展到泰国(1938年)、马来西亚(1948年)。
INTASCO实际就是现在AIA友邦的前身。
1926年,亚洲人寿在纽约开设了一家名为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 (AIU) 的分公司。在1930年代,AIU开始收购其他美国保险公司,这些收购使得AIU从一家代理公司,变成一家真正使用自己的资本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
1939年,因为政治局势的原因,史带将集团总部迁往纽约。
1947年,史带对集团进行重组,将INTASCO总部迁往香港,并正式更名为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 Company, Limited (AIA),中文名为「友邦」,负责东南亚地区的人寿保险业务。
自此,「AIA 友邦」的名字开始在东南亚扩张。
友邦重回中国内地
1992年9月25日,AGI的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AIA)获得「特批」,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发人寿和非人寿业务营业执照的外资保险机构。
但友邦保险在中国也并未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是以友邦保险香港控股公司的“分公司”形式经营。
1998年,友邦保险正式迁回外滩17号“友邦大厦”,成为第一家回归外滩出生地的金融机构。
在中国入世谈判的时候,欧盟的很多保险公司对于友邦的“超国民待遇”深表不满。
友邦可以在中国许多城市申请成立分公司,不受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开放时间表和地域的限制,而其他的外资保险公司必须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逐步走进中国市场。
友邦能够以独资分公司的形式成立,而其他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必须同中资企业成立合资保险公司,并且不能占控股地位。
所以,欧盟要求美国保险公司遵守WTO规则的限制,其在华的公司只能拥有50%的股权。但根据WTO的条款,加入WTO后给予外国公司的待遇不能比原来更严格,只能更宽松。所以,也不能改变友邦原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结构。
直到中国正式加入WTO前夕才达成了一个折中协议,即今后在华开业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将统一遵守WTO的股权限制,前提是,友邦将获准在中国再开办两家新的独资分公司与两家独资支公司。此后,友邦在华再设分支机构,将同样遵循股权比例不超过 50% 的规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的当天,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筹建合资寿险公司,而先期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美国友邦保险在同一天则再次拿到了 4 张独资营业的执照。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
2020年6月19日,上海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取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友邦人寿将落户上海, 这也是在中国内地首家获得设立批复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2020年8月18日,友邦保险宣布友邦人寿已正式获得营业执照,并在上海举办成立揭牌仪式。友邦人寿会统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并已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AIG出售AIA
2008年金融危机,AIG旗下的子公司AIG Financial Products 因为开展了大量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担负了巨额赔偿义务,濒临破产。因为AIG"大而不能倒"的地位,如果违约,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美国政府要出手救助AIG,累计出资了1823亿美元,为AIG补充资金流动性,作为代价,美国财政部持有了AIG 79.9%的股份,AIG成为事实上的"国有企业"。
金融危机之后,AIG需要出手旗下的优质资产,来偿还政府的钱,其中就包括优质的亚洲保险业务 - 友邦保险(AIA)。
保诚意图收购友邦
2010年3月1日,AIG宣布,已与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达成协议,以大约355亿美元出售旗下友邦保险(AIA)。
而保诚当时的市值约230亿美元。消息公布当日(3月1日),保诚(PUK)在纽交所股价下跌12.81%,第二天继续下跌了9.49%。
根据交易条款,AIG将从保诚获得大约250亿美元现金,85亿美元股票和股票相关证券,以及20亿美元优先股。AIG计划将160亿美元现金偿还给政府,剩下的90亿美元现金将用于偿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AIG目前对纽约联储有250亿美元未偿还贷款。
2010年5月25日,保诚在香港及新加坡同步以介绍形式上市,没有发行新股融资,主要是为其之后200亿美元的配股集资计划作铺垫。
保诚(2378.HK)在香港股价开盘报59.70港元,收报57.20港元,成交额为6232.56万港元,成交量为106.81万股,基本与伦敦市场价格持平。
2010年5月28日,保诚集团向AIG提出了降低对友邦收购价的条款。6月1日,保诚集团对外公布了此条款。条款显示,保诚将收购价格从350亿美元下调到303.75亿美元。其中现金出资为230亿美元,另外还包括价值为53.75亿美元的保诚新发行股份,以及保诚计划发行的金额为20亿美元的永久一级票据。
保诚削价收购主要迫于股东的压力。保诚原定于6月7日举行股东会议,审议这宗收购案。按规定,保诚收购AIA需获得75%的股东支持,但对于350亿美元的收购价,仅有56%的保诚股东表示支持,当中又以小股东居多。而保诚的大股东贝莱德、法通保险和富达投资等纷纷表示,如果收购价格控制在300亿美元左右,才愿意投支持票。降价是使收购方案获通过的现实选择。
但持有AIG近八成股权的美国财政部坚持不肯减价,表示除了原有收购建议外不会考虑其它条件;AIG管理层也认为,保诚要求降价至300亿美元的作价太低,并称友邦物有所值,并不急于出售。
2010年6月2日,保诚宣布终止与AIA合并的计划。交易的失败使保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除了付给AIG 2.25亿美元的违约金外,还需向中介机构等支付顾问、承销等其他费用,共计约4.36亿美元,这两部分费用合计约6.6亿美元,
友邦香港IPO
AIG和保诚的交易失败后,最后还是以在香港IPO的路线来卖AIA。
2010年10月29日,友邦(1299.HK)上市首日,IPO发行价19.68港元(原定IPO价格区间为18.38 - 19.68,最后定价到了高位),当天收盘22港元,上涨11.8%。
执行超额配售权后,IPO总融资20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IPO融资额,在香港市场是第一大。
发行完成后,AIG对AIA的股权出售比例为67.11%,还剩32.89%。
按IPO发行价19.68港币计算,友邦市值305亿美元;按收盘价22港币计算,友邦市值357亿美元。 巧合的是,这个价格正好是之前保诚的355亿美元报价差不多。
2012年3月、9月:AIG通过两轮大宗配售,先后以27.15港元(3月,17.2亿股)和26.5港元(9月,5.92亿股)大幅减持,持股比例降至13.69%。
2012年12月,AIG宣布通过公开配售方式,将所持13.69%友邦保险股份全部出售,每股作价30.3港元,于12月20日完成交易。
至此,AIG彻底清仓AIA股份,与友邦保险没有关系了。
友邦IPO 至今的表现
友邦市值目前接近1000多亿美元,较上市时的300多亿,15年左右,涨了2倍多。
友邦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为4.72%,排名第三,仅次于汇丰控股和建设银行,高于工商银行、港交所。
2010年10月29日,友邦(1299.HK) IPO发行价为19.68港元,当日收盘价22港元;截止到2025年7月18日,友邦股价为68.80港币;
如果IPO股价开始算的,股价年复利增长8.9%;从上市首日收盘价开始算的话,年复利增长8.1%。
友邦也是个稳定派息、并且股息稳健增长的股票。
友邦2010年上市,2011年开始派息,每年派息额都在增长。
2011年度每股派息0.33,2024年度每股派息1.7548港元,年复合股息增长率13.7%。
如果2011年1月3日,以22.25港元的价格买入友邦。
2011年的派息,相当于买入价22.25港元的1.48%,即当年派息率1.48%。
2024年的派息额,相当于当时买入价22.25港元的7.9%。
所以,买入股票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当时的股息率,也要关注股息的增长潜力。
年度 | 中期派息(港元) | 末期派息(港元) | 全年累计(港元) |
---|---|---|---|
2011 | 0.11 | 0.22 | 0.33 |
2012 | 0.1233 | 0.2467 | 0.37 |
2013 | 0.1393 | 0.2862 | 0.4255 |
2014 | 0.16 | 0.34 | 0.5 |
2015 | 0.1872 | 0.51 | 0.6972 |
2016 | 0.2190 | 0.6375 | 0.8565 |
2017 | 0.2562 | 0.7438 | 1.0 |
2018 | 0.292 | 0.848 0.095(特别股息) | 1.235 |
2019 | 0.333 | 0.933 | 1.266 |
2020 | 0.35 | 1.003 | 1.353 |
2021 | 0.38 | 1.08 | 1.46 |
2022 | 0.4028 | 1.134 | 1.5368 |
2023 | 0.4229 | 1.1907 | 1.6136 |
2024 | 0.445 | 1.3098 | 1.7548 |
友邦分红险的实现率
友邦分红险的实现率是比较稳健的,大部分实现率都在80% - 100%之间,还有很多实现率超过了100%。
友邦完整的2024年的实现率数据,可以参考下面的Excel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