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恒生科技指数介绍

01 来时路

「恒生科技指数」是在2020年7月27日推出的。

当时中国科技股发展势头正猛,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也纷纷回港上市。

为了让大家能投资到更纯正的"中国科技",恒生指数公司开发了「恒生科技指数」,来追踪30家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恒生科技指数」推出第一年,2020年上涨了22.78%;

但蜜月期过后,「恒生科技指数」迎来了非常煎熬的3年。

因为中国互联网监管、美国加息、宏观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2021、2022、2023年分别下跌了32.7%、27.19%、8.83%。

但从2024年开始,「恒生科技指数」又迎来了上涨。

2024年,上涨了18.7%。

2025年,截止到2025.5.9, 上涨了15.9%;在全球股市中,上涨排名靠前

经历了寒冬,「恒科」终于又迎来了春天。

02 「恒科」成分股

最近一次调整后的成分股如下:

按照官方的行业划分,包括15家非必须消费、12家资讯科技业、2家医疗保健业、1家工业。

不过这个划分方式,不太符合我们的日常理解,这里重新按照我的理解划分下:

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网易、京东、美团、百度、快手、B站、阅文、腾讯音乐、携程、同程、金山软件 (13家)

新能源车:理想、小鹏、蔚来、小米(SU7太火,也归到这一类吧) (4家)

医疗健康: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 (2家)

其他:海尔智家、中芯国际、联想、美的、商汤、金蝶、比亚迪电子、华虹半导体、ASMPT、地平线机器人、舜宇光学 (11家)

这里面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几乎已经包办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03 成分股纳入规则问题

在2021年,「恒生科技指数」大跌的的时候,有人质疑指数的编制规则问题。

「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规则有这么几个特点:

1、包含30家与「科技」相关,并以「市值排名」的30家公司,「无上市时间限制」。

2、每只股票权重上限为8%。

3、每季度进行调整成分股。

4、对新股还有「快速纳入机制」,如果新股上市当天的收盘市值在目前的成分股中排名前10,可以在第10个交易日收盘纳入指数。

「市值排名」、「无上市时间限制」、「季度调整」、「快速纳入机制」这几点规则可以让新发行的热门大市值股票,通过“快速纳入机制”,或者通过"季度调整"很快的被纳入到「恒生科技指数」。

这种设计可以让当时在港股密集上市的新经济公司、科技公司,快速的进入到「恒生科技指数」,避免指数的“滞后反应”,及时跟踪投资热点。

但在特殊情况下,这种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

新股上市时,尤其是热门股票,市场热情非常高,上市初期的市值有可能虚高,被指数纳入后,投资于「恒生科技指数」的被动投资基金会立即买入这些股票,有可能会导致买入价格过高,增加了波动风险。

但客观来讲,「恒生科技指数」早期的巨幅波动是叠加了"新股密集上市"和"互联网平台监管"这两个特别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作为评价指数好坏的依据。

而且,就当前所言,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已经包含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以及其他科技公司;未来也不会有非常大市值的新经济公司对指数造成干扰,是个值得“科技投资爱好者”关注的品种。

04 投资逻辑

首先,「恒生科技指数」包括了中国科技板块的绝大部分公司,是投资「中国科技」的必选标的;

其次,因为中美关系的不稳定,中国科技公司在美股的上市地位不断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港股的对应标的,投资「恒生科技」就是一个应对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估值并不高,而且很多核心成分股公司的基本面都已经稳定,并且改善了。

即使经过了2024、2025年的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整体的PE也只在19-20倍左右。

简单看下我关注比较多的股票,不做任何调整,在券商里展示的PE。

腾讯 23倍PE,阿里 19倍PE,网易 16倍PE,美团 22倍PE,京东 9倍PE,快手 13倍PE,百度 10倍PE。

这和2021年估值飞上天的「恒科」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05 最新的财报数据

本周开始,进入中概股财报的密集发布期,目前已发财报有京东和腾讯,今天晚上还有阿里、网易,都很值得关注。

京东2025Q1的财报数据很不错。

  • 收入30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8%。
  • 经营利润1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8;2025Q1经营利润率为3.5%,2024Q1为3.0%。
  • 净利润为1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7%;2025Q1净利润率为3.6%,2024Q1为2.7%。
  • 每股收益为7.19人民币,同比增长58.7%。

另外,京东2025年至今,还回购了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

腾讯是我的重仓股,财报表现也很满意。

  • 2025Q1收入达到了18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增值服务增长17%,广告增长20%,非常好的增长数据。
  • 毛利为10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毛利率为56%;
  • 因为一些一次性费用和AI研发投入开支增加的影响,费用有所增加,营业利润为57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稍慢了一些,为10%。
  • 归属股东利润为4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

在目前的AI浪潮中,腾讯其实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微信、游戏、广告都会受益于AI。

美国科技巨头现在每年的资本开支都是几百亿美元。

腾讯作为中国科技股的龙头和希望,后面的资本开支也会很大,但这个投资是维持竞争力,把收入和利润带到下一个台阶所必须的。

整体来看,中国科技股目前的趋势不错。

外部环境有所缓和、内部监管环境稳定,AI带来了一个行业飞跃的机会、公司基本面稳固且重回增长、公司开始重视利润和股东回报。

大家对投资中国科技的热情高了很多,截至14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13%,成交量超过600亿。

06 「恒科」ETF

如果想投资「恒生科技指数」,在港股、内地的场内、场外都有对应的基金。

在港股市场,追踪「恒生科技指数」规模最大的ETF是「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

3033.HK是最早发行的跟踪「恒科」的ETF,最近的管理规模约是463亿港币。

然后,南方东英还有「恒科」的杠反产品: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 (7226.HK)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每日反向(2x)产品 (7552.HK)

看多,看空,都能操作。

如果在A股市场买的话,也有南方东英对应的QDII产品。

场内的话,是「恒生科技ETF」 (513130), 基金全称是"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 ,规模约为252亿人民币。

场外的话,是「恒生科技ETF联接C」(015311),基金全称是“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C类(QDII)”,规模约为22亿人民币。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投资方式来购买。

(仅作为个人观点分享,不作为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7 联系小丸子

建了一个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理念讨论群,可以加微信后留言「境外」,加入投资讨论群;

留言「分红」,加入了解香港保险的群(保险群暂时不对保险从业人员开放,见谅~)

小丸子微信二维码